教育部配合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於106年11月28日(星期二)在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「食安五環資訊系統基礎與應用研討會」,發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於食安五環資訊系統應用,並展示新北市、臺中市、臺南市、新竹市、宜蘭縣及臺東縣等6個直轄市、縣(市)推動四章一Q成果。
教育部配合行政院食品雲追溯、追蹤及食安五環政策,建置校園食材登錄平臺(https://fatraceschool.moe.gov.tw),並結合校園食品安全三級管理機制,與衛生福利部食品業者身分認證、食安檢驗通報及聯合稽查報告相關資訊系統介接,縮短食安處理時間由平均2天縮短至2小時,並透過中央聯合稽查等機制共同監督學校供餐品質;此外,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並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「智慧農業4.0 共通資訊平臺」,介接四章一Q驗證標章與檢驗紀錄,提供教職員工生及家長透明化食材資訊,並提供學校可自行查核供餐品質。
新北市、新竹縣、新竹市、臺中市、臺南市、宜蘭縣及臺東縣積極推動轄區學校使用四章一Q在地食材,為學生午餐安全、衛生把關,讓家長更放心,並透過食農教育,讓學生了解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歷程,引發學生對食物、生產者與環境的尊重與感恩之心,並增進其選擇食物的能力,進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。地方政府推動成果如下:
一、新北市推動「4+1安心蔬菜計畫」導入ISO22000食品安全標準,與產地有機農戶合作,以契作方式供應,並定期至產地、截切廠、中央餐廚工廠及自辦午餐學校抽驗蔬菜品質,把關食材品質。另編輯健康飲食教育相關補充教材,並推動食農教育,讓學生學習選擇天然健康的當季食物,維護自身健康。
二、新竹縣主打當日「所有生鮮食材(含湯品) 」均為四章一Q;整合當地有機小農,降低採購單價,並機會教育達成「零廚餘」目標,省下剩食經費推動「全有機食材餐或第三道青菜使用有機蔬菜」;部分學校設有「食物森林」,由各班學生親自體驗農事,蔬菜採收後即成為午餐食材,教師將各種蔬菜營養與相關生態融入課程,並開發各年級食農教育課程。
三、臺中市落實「食安 139,臺中向前走」食安政策,補助學校學生每生每日5元午餐費,由各校訂定合宜午餐品質提升方案(如供應有機蔬菜、增加在地食材使用等),並推動106年至108年食農教育3年發展計畫,藉由親身體驗農事實作,結合在地文化特色,向下扎根。
四、臺南市推動「校園午餐五星計畫」,成立蔬果供貨平臺,媒合農民、產銷班等共同加入契作,並結合食品安全衛生、低碳飲食、產地產銷、飲食禮儀、社區農作等食農領域,營造健康無污染的飲食新觀念。
五、宜蘭縣安排營養師負責督導每日食材登錄作業,並透過研習營及說明會方式,積極輔導所轄國中小加入四章一Q政策,穩定供給每週一道在地有機蔬菜,達成全面使用的目標。
六、臺東縣積極查核每日於食材登錄平臺登載資料,提升上線率,並發展在地亮點特色食農教育課程,融入安全飲食概念,使師生充分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意義。
教育部未來將持續提升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使用的便捷性,並透過跨部會系統介接,使食材追溯、追蹤全面資訊化,更能快速提升食安事件掌握效率。此外,逐步強化食材登錄的數據資料應用,分析結果將可協助學校及各級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掌握校園供餐品質,並作為健康飲食教育推動政策的參考依據。
本部新聞稿News
中央地方資源整合,共創學校午餐品質防護網 教育部「學校午餐在地食材試辦成果」展示
分類:本部新聞稿
來源:教育部
發布資料:2017-11-28